走进遵化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遵化 > 古今名人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守土抗战的国西亮

发布时间: 2021-05-24 09:39:41

国西亮,实名侯瑞兰,字馨久,参加革命后化名国西亮。他是遵化城西南40里大马坊人,出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牺牲于1943年7月,享年46岁。

国西亮从小爱习武术,广泛交结朋友,习武拜师,因此,原是百亩富户,家境日渐破落。到18岁时,虽已练就一身过硬工夫,但土地、房屋均已卖光,家俱什物、亦荡然无存。后来依靠教私塾、收徒弟维持生活。1922年,25岁时,扶其父,携其子,搬到城北张家坎村。

国西亮为人正直善良,讲义气,性格开朗,并乐于交往,群众都很喜欢他。1927年,张家坎东南三里许的兴旺寨,是中共地下党员聚集的地方,遵化较早的革命先驱如张明远、孟受田(冀光)、兰小川等领导同志,经常到该村王品一家去集合,贯彻上级党的指示,研讨发动群众,秘密发展党的组织等事宜。当时国西亮的为人,引起了我党领导同志的注意。

1928年夏,中共遵化县委刚刚建立不久,孟受田同志当时是中共遵化县委委员,他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主动到张家坎与国西亮联系。两个同是教书人,又都很善谈,共同语言较多,由此,二人逐渐成为默契之交,国西亮于1928年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国西亮入党后,他的家就成了同志们往返长城内外的站脚地、联络点。当时,遵化广大群众反“旗地变民地”、反对官产局的斗争烽火燃烧正烈。他虽未出头露面,但一些党的领导同志经常在他家商量发动群众、指导农民运动等事宜,致使后来暴露了身份,官府曾几次抓捕他。一天夜间,城西十八里警察所的警察带领20余名保警队,将他堵在院内,他借地势熟悉之便连续越过10余家民院,才逃脱缉捕。从此,他不再教书,转做生意,卖些布头、胶鞋、肥皂、火柴、毛巾之类的东西,活动在长城以外,并以此作掩护,为革命奔波作联络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入了救亡运动。首先他在本村通过夜校形式,宣传我党的主张、政策和策略,宣传民主进步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权,支持女孩子念书,反对女子缠足,提倡婚姻自主等等。他不仅口头宣教,而且以实际行动带动大家。这时,他已有一个8岁的女儿,起名树珍,就不准她缠足,并动员其爱人庞志民和本村妇女庞玉玲、庞月环、张连英、范玉珍、邢桂荣等人放足、学文化,还手把手地教其爱人练习写毛笔字。在他的启发教育下,后来这些人都成为本村第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同情抗日的群众。他

1933年,国西亮的身份不慎暴露,为躲避官府的追捕,党组织派他去遵化北部长城沿线抗战的29军暂编第二师刘汝明部当武术教官,每天奔跑沙坡峪、罗文峪、马相营、夏庄子等地驻军教武术,这才彻底摆脱官府对他的缉捕。后来,由于长城抗战失败,二十九军撤退,在党的指示下,他留下来守土抗战。

1935年末,国西亮在党的指示下,在城西张家坎一带,秘密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始发动男子参加救国会。救国会的任务就是宣传抗日,启发群众奋起抗日的觉悟,为抗日救国军筹粮、筹款、筹鞋袜,为抗日救国军(抗日救国军系孙永勤的队伍)扩充兵源,教唱抗日歌曲等等。当时,国西亮的家成了抗日救国的问事处,每天都有人到他那里讨教抗日救国的事。

冀东抗日大暴动以后,包森同志来到城西一带,国西亮的家就成了包森司令员的秘密活动站脚点。他除了结合地方征粮、征鞋、征袜、捉汉奸、抓特务,利用夜晚印刷宣传品以外,并负责保管包森及地方的秘密文件。因为隐藏文件的地洞湿潮,所以必须勤检查,适当晾晒。

1939年底至1940年初,抗日联合政府建立起来以后,环境一天比一天紧张了,国西亮同志的身份在群众中也公开了。日伪军经常抓捕他,他很难在村坚持工作了,党组织派他到迁遵兴联合县二区任城关片的分区长,后来又调至长城北恒河以南迁遵兴联合县老八区任分区长。到1942年,日本鬼子对长城沿线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对长城以北、恒河一带实行集家并村,环境更为残酷,对于守土抗战,困难就更大了。但是国西亮同志白天钻山沟,吃野菜,夜晚到“人圈”里开展工作,他密切联系群众,同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未脱离过他所工作的地区。

1943年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国西亮与区干部刘悌、警卫员来峰还有一位姓李的4人从白云寺向东走,到水泉子西山坡松林下休息。从靳杖子过来的日伪讨伐队,突然出现在他的四周。国西亮同志一见前后没有退路,突围失望,急忙销毁文件及各村民兵、干部、武器花名册。4人用3支短枪一支步枪与敌交火。因敌众我寡,当时刘、李二位同志已先后被打倒,他自己腿部也已受伤,他命令来峰急速突围,他作掩护,来峰宁愿和首长同归于尽,也不肯放下首长突围,国西亮同志一见无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只好自己打了自己一枪,当场牺牲,来峰才钻进松林,与敌周旋,因地理情况较熟,突出了重围。

国西亮同志的牺牲,当地老乡无不怀念他,说他是和群众心连心的好同志。“无人区”坚持工作的老村干部张福庭同志说:“我和西亮如同亲兄弟,他把我的小窝铺当成他的家。那时的工作可真艰苦啊!他身上穿的破衣服,里面都成了虱子窝,也无法换洗;经常用野菜充饥,哪里去找粮食吃?我们两个全部粮食,只有半玻璃瓶黄豆粒,那是从敌人收剩下的青苗中一粒一粒捡来的。饿的实在不行时,就吃两粒,补补身子。就是在那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国西亮同志仍然是乐观的,他经常鼓励大家说:‘我们一定会胜利,日本鬼子迟早要从中国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