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化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遵化 > 古今名人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那年,他刚满十九岁!

发布时间: 2021-05-27 09:41:20

堡子店镇纪各庄村有一个抗日青年,名叫于瑞林。1942年,他刚满19岁,身体长得很软弱,细高的个儿,看上去一阵风就有吹倒的危险。但这个青年性情倔强,不满现实,思想进步。小于一遇有想不通的事,总是爱找村子的程振兴、王宝先、于景山等几个人讲。这3个人都30来岁,程振兴是村支书,王宝先是村武装委员,于景山是村办事员。小于虽不知他们的身份,但从他们平时办事公道、为穷人说话、带头张罗抗日工作等事上看,打心眼里赞成。程振兴非常喜欢小于这样的好青年,经常给他讲革命道理,启发他的思想觉悟。
这年年初的一天,小于找到程振兴问:“程大哥,你说,我家那个叔伯大爷为啥总像欺负别的穷人一样欺负我们家?”原来,于瑞林有一个不太远的叔伯大爷,名叫于洋远,是地主老财,并在县城任伪职。他的门前客都是一些官宦士绅和横眉立目的日本人。他在村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程振兴便抓住这个机会,用事实教育这个青年。他听完小于的问话,把小于拉到自己身旁坐下,从内衣兜里掏出一本用蜡纸印的小册子,说:“这是从抗日根据地印发出来的毛主席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来,咱们学学!”这样,程振兴边念边解释,小于聚精会神、如饥似渴地边听边往心里记。念完后,程振兴一拍小于的肩膀说:“毛主席这篇著作,给我们划清了敌友我,你对照一下看,于洋远不正是汉奸、卖国贼,我们的敌人吗?他投靠了日本人,打我们中国人,还管什么亲不亲、友不友呀?”小于听着,不等程振兴话说完,就说:“程大哥,我明白了,不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不把汉奸打倒,不把于洋远制服,我们穷人就没有好日子过。程大哥,你一定是共产党,我要干革命,你就带着我干吧!”程振兴看着这个有血气的小伙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于革命斗争热情很高,无论是让他挖秘密山洞,还是跑交通,他都完成得很出色。
1942年农历九月十四,小于为区委书记云光、宣传委员艾文当向导。活动了一天,夜晚,隐避在纪各庄南山的山洞里。两位领导同志让小于回家看望一下,并说这两天形势紧张,嘱咐一定要回来过夜。小于回到家里跟母亲一说,当母亲的哪有不心疼儿子的,说什么也不让儿子走,硬逼着儿子在家里睡下了。就在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日寇小队长常昭带领山里各庄据点的日伪军包围了这个村庄。包围村子后,常昭又带一部分敌人,让叛徒领去搜查南山。这个叛徒姓吴,在农民暴动队伍里曾吹过号,所以,人们都叫他“吴号子”。他经受不住革命队伍的艰苦环境的考验,叛变投敌了。因他投敌前在纪各庄南山隐藏过,并听说这山里藏有八路军的物资。这次搜山就是他出的坏主意。敌人一到南山,叛徒就把他知道的洞子指点着搜。敌人搜找地洞的声音,云光和艾文心情紧张了起来。他们想,是不是小于被捕说了实情,如果是那样,今天可就出不去了。于是,他二人把手枪保险扳开。准备一旦被发现,就与敌人以死相拼。因这个洞子是小于新挖的,洞口又伪装的非常巧妙。因而敌人没有发现。敌人折腾了大半天,一无所获,只听常昭臭骂了一顿吴号子,带着敌人回到了村子。
天刚亮,敌人在狗咬鸡叫的恐怖声中进了村,挨门挨户地往外赶人,把人们都逼到了村西的一个小庙里。在这混乱之时,小于挎着篮子想溜出去,但被叛徒发现了。他指着小于大嚷大叫:“他就是八路,给我带过路!”敌人立即把小于绑了起来。推到了小庙台上,小于一眼就看见程振兴、王宝先被圈在人群里。这时,程振兴也正朝小于看,两道眼光一下接触到一起。程振兴好象在说:有种没种,这下就看你的了。小于一接触程振兴的目光,就想起了平时开玩笑的情形。有一次程振兴开玩笑地朝小于说:“夜里住山洞,你不能和我在一起。”“为什么?”“你长的这么弱。如果被敌人逮住,两个嘴巴,就什么都得说了,我们还有好啊!”小于憨厚的笑了一下说:“到时候看吧!”在这关键时候,小于拿定主意舍死也要保护住这些革命同志。他用坚定的目光向程振兴示意。
“你说,八路的在哪里?八路的物资藏在什么地方?”常昭咆哮了起来。
“不知道!”小于连看也没看敌人一眼,大声说道。
“这村的八路办事员是谁?”“是我!”
“武装班长是谁”“是我!”
“儿童团长是谁”“是我!”
“妇救会主任是谁?”“是我!”
“怎么都是你?”常昭气得发了狂。
“因为抗日救国是好事,凡是好事我都带头干!”小于毫不在乎地说。
“叭!叭!”常昭气得打了于瑞林两个嘴巴,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了。这时叛徒吴号子挑逗着凑了过来,“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小于故意大声说:“不怕死,怕死的就不够中国种!”吴号子一听,这明明是讥讽谩骂自己的。他凶狠的瞪了小于一眼,又讨好地向常昭投过乞求的眼光。常昭大叫一声:“死了死了的!”叛徒打响了枪,抗日青年于瑞林,为掩护抗日干部,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