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遵化 礼仪人物—杨俊杰
发布时间: 2023-10-24 08:32:37
编者按:
“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遵化由此得名。作为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遵化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崇德尚礼、明德惟馨”的先贤。他们行止有礼、言谈有仪,尽显礼仪魅力,为我们知礼、懂礼、践礼、行礼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为积极响应市委加快建设“礼仪遵化”的号召,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协对遵化千年以来的礼仪人物进行重点挖掘整理,编写了《礼仪遵化——千年遵化礼仪人物》一书。从今天起,小葵花将推出“礼仪遵化人物故事”专栏,对书中收录的我市千年以来礼仪人物故事逐一进行展播,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引导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法治遵化、礼仪遵化、大美遵化、崛起遵化”建设。
今天和大家分享《访失主拾金不昧 守诚信千古留名——杨俊杰》。
杨俊杰(1791-1869),清末遵化人,画家。性格诚实,与世无欺,以忠厚传家。访失主拾金不昧 守诚信千古留名
清嘉庆年间,遵化城北有这样一户人家,家主杨俊杰工于作画,擅长山水写意,画作空灵幽深,意蕴丰沛,技艺精湛,在当地颇有名望。文人雅士经常登门造访,有些达官显贵更是不远千里拜求字画。即便如此,杨俊杰为人谦逊低调,笃实忠厚,无论老少长幼、尊卑贵贱,均一视同仁,彬彬有礼、谦和相待。虽非豪门望族,但杨家祖辈传承“忠厚传家德为本,仁义处世信当先”的家训,在遵化只要提到城北杨俊杰家,老百姓那个个都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这老杨家,不但画画得好,而且家风正派,祖孙三代,踏实厚道,诚实守信,今人佩服啊!时至年关,杨俊杰安排掌管一大家子日常起居的孙媳妇霍氏去集市采买些粮食蔬菜。孙媳妇霍氏可是勤俭持家的一把好手,家里上上下下安排的井井有条。家里的大事小情交给她办,杨俊杰很是放心。不过临出门时,杨俊杰还是不忘嘱咐霍氏:“这两年大旱,生活都不易,此去不必一味讨价还价,老百姓也是要过活的。”孙媳妇霍氏躬身行礼道:“孙媳妇明白,请爷爷放心,您的话我记下了。来到城东集市,霍氏举目四望,不禁慨叹,这两年集市中的买卖确实萧条了许多,连年灾荒使老百姓们的生活举步维艰。“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盼着有个好收成啊!”心里想着,霍氏来到了粮店。伙计一看又来了客人,热情地招呼着,“杨家孙媳妇儿可好日子不见了,今天来采买啦?”“是呀,是呀,唉!现在粮价可是真贵了,家里几十口子人呢,先紧巴紧巴,精米粗粮掺和着来吧,也许慢慢就会好起来呢……”霍氏应声答道。“大家都说杨家孙媳妇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可真是名不虚传!”伙计自然是会说话,但他说的确实是事实。“这不算什么,我爷爷说了,时下的老百姓才是最难过活的啊!”霍氏忧心忡忡地说。“说得是,说得是啊,很多穷人家里都揭不开锅了……”伙计边说边摇头叹气,舀米装袋,“得嘞!回头给您搬家去!”打粮店出来,霍氏拐进一个偏僻的胡同,准备抄近道回家。风吹过,一张褶皱的纸片刮到霍氏的脚边,霍氏弯腰拾起,展开一看究竟,虽识字不多,但霍氏还是认得“银票”二字。看罢,心想谁丢了银票一定很着急吧,她急忙折回集市,想去找找失主,可此时已是晌午时分,集市都快散尽了,只剩稀稀拉拉几个人,霍氏心想先回去交给爷爷,再做决定。霍氏急匆匆赶回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爷爷。杨俊杰展开银票,定睛一看,银票的面额高达八十两,说道:“这八十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供农村一家四五口人两三年的过活哩!哎呀!这到了年根儿下,谁家要是丢了这么一大笔钱,肯定着急得不得了啊!咱们可得快去找到失主,好将这银票归还给人家。”看得出,杨老很是着急,生怕丢银票的人找不到钱耽误了啥大事。话说杨亿春乃是杨俊杰的长子,承袭了杨俊杰敦厚温良性格,生性仁义诚信,自小饱读诗书,可惜几次考进士不中,便萌生回乡教书的想法,在遵化城西开办了私塾,立誓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如今已是学子满堂,备受尊敬。杨俊杰嘱咐儿子道:“亿春呀,一定要想法子将这银票归还给失主,说不准丢钱的人正为找不到这银票犯愁呐!快去吧!”“是,请爹放心,我定会找到失主将银票归还。”亿春领命退出房门。亿春心想失主如果发现银票丢失,一定会返回原路去寻找,与其四处乱撞,不如到捡拾银票的地方去等候寻访失主,这样比较稳妥,避免节外生枝,以防有人假冒失主领取高额银票。打定了主意,亿春来到捡到银票的小巷子里,边等待失主,边在周边寻访住户。直到太阳落山,天色渐暗,也没有任何结果,寻访的住户都说没有丢钱。第二天,亿春又来到小巷等候。数九寒冬,北风凛冽,天寒地冻,小巷子里地处偏僻阴暗处,站一会就冻得人直打哆嗦。亿春已经在这里等了三个时辰,过往的行人都被他盘问个遍,还是没找到丢了银票的人。三九天儿太冷了,为了等失主,亿春今天已经特意多穿了件棉袄,可还是挡不住透骨的寒气侵袭。他原地小跑着,一会儿捂着耳朵,一会儿向双手哈气,但这并没有打消杨亿春找到失主归还银票的想法,反而寻找失主的欲望更加强烈。就这样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天又擦黑了,亿春心想:看来今天又要无功而返了,没关系,明天再来!他两三步一回头地往巷子出口走去,这时光线昏暗处跑来一个身影,晃着手臂,“先生,先生留步——先生留步!”来人气喘吁吁,“先生可是在找丢失银票的人?我,我丢了银票啊……”但见来人40多岁的光景,看衣着也就一般人家,一路跑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原来,来人姓刘,名义财,家住遵化城南,原在南方经商,可这几年兵荒马乱,又适逢灾荒,现下生意难做,家中双亲年迈需要人照顾,大儿子学有所成,想去进京赶考,急需一笔不小的费用,于是夫妻俩变卖了经营了好几年的店铺和几亩田地,总共八十两,带上家当回到家乡遵化,前天从小巷子经过时不慎丢失了银票。经过验证银票,刘义财确实是银票的失主,杨亿春双手奉上银票,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刘义财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银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只顾磕头,嘴里叨念着:“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呀,我本来以为找遍了能找的地方,已经绝望了,来到这里找寻,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的,我刚进巷口,就听有人议论说:杨家大公子已在这儿连等两天失主,这份信义真是可贵啊……我这才……呜呜”,刘义财感激得泪流满面。
拾金访主
忽然,刘义财好像想起了什么,边抹眼泪边从怀里掏出六两碎银,使劲地往杨亿春的手里塞去,说道:“杨大哥,我真的无以回报,这点银子是我的心意,请您一定收下,不然,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啊,为了等我,您在这寒风中等了两天,该叫我怎么报答您啊……”两人推让了好一会儿,杨亿春搀挽住刘义财,将那六两银子塞回到刘义财的怀里,平静地说道:“家父从小教育我们‘人当以仁义为心,以诚信为本’,况且拾金当归还,诚实讲信用,每个人都会这样做的,这等小事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必言谢,赶快回家去吧!”临走时,刘义财向杨亿春再拜行礼以表感谢与敬佩。此后,杨家拾金不昧,访主归还,拒收谢礼的事迹成为美谈。杨俊杰,同治八年(1869年)卒,年79岁,子孙们皆以忠厚传家而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