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化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遵化 > 古今名人

千年遵化 礼仪人物—陈瑛

发布时间: 2023-11-20 09:21:20

编者按:

 “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遵化由此得名。作为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遵化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崇德尚礼、明德惟馨”的先贤。他们行止有礼、言谈有仪,尽显礼仪魅力,为我们知礼、懂礼、践礼、行礼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为积极响应市委加快建设“礼仪遵化”的号召,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协对遵化千年以来的礼仪人物进行重点挖掘整理,编写了《礼仪遵化——千年遵化礼仪人物》一书。从今天起,小葵花将推出“礼仪遵化人物故事”专栏,对书中收录的我市千年以来礼仪人物故事逐一进行展播,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引导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法治遵化、礼仪遵化、大美遵化、崛起遵化”建设。


今天和大家分享《尊嫂育侄行仁孝 赈灾救民品德高——陈瑛》。


陈瑛清代遵化城西石门镇人。待人诚恳宽厚,有长者风。热心善举,倡捐助赈,在所不惜。



尊嫂育侄行仁孝 赈灾救民品德高

陈瑛在家排行为三,上有父母在堂,中有两位哥哥做顶梁。因父母年老得子,其年少时,不仅父母对其偏爱宠养,两位哥哥对他也是关心备至。因此,他的童年无忧无虑,甚是快乐。
在父母、哥嫂的呵护下,陈瑛年龄虽小,却重礼孝亲,读书刻苦,孜孜不倦,立志不负父母的养育和哥嫂的关爱。
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年的夏天,瞬间狂风漫卷,雷雨大作。大哥下地干活还没回家,一家人慌作一团,翘首企盼着大哥快些回来。二哥搓着双手,在家中来回踱步了一阵,拿起蓑衣冲出家门,消失在风雨中……
风雨终于停了下来,一家人没有迎来大哥高大厚实的身躯,二哥的哭声却在门外响起来。原来大哥见倾盆大雨很难在短时间停下来,便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往家赶,不慎坠入河中,溺水身亡。
一家人相拥而泣,年老体弱的父母难以承受失子之痛,不久相继离世。二哥因冒雨寻找哥哥,受了风寒,又亲眼见大哥的尸身浮于深潭,痛苦难消,日日怨自己没能早一点出门,迎回大哥,积怨成疾,也卧床不起了。
一家人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陈瑛的肩膀上,他不得不暂时中断学业,回家扛起了两位哥哥的责任,成了一家人养家糊口的顶梁柱。
二哥的身体渐渐不支,二嫂一边照顾丈夫,一边教育儿女,经常长嘘短叹。大嫂望着年幼的儿子,更是日日以泪洗面。
没多久,二哥急火攻心,很快就病入膏肓了。临终前,他拽着小弟陈瑛的手,久久不放……
此时此刻,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人只有陈瑛了,他擦干眼泪,挺起了胸膛。料理完二哥的后事回来,他在家中设摆香案,将二位嫂嫂请到厅堂上坐,倒身下拜:现在父母升天,两位哥哥也走了,二位嫂嫂就是家中的长辈,自己愿听从嫂嫂的教诲,做家中的大梁,撑起一片天,给嫂嫂和侄辈一个避风的地方。
自此后,陈瑛每日起床,都会像问安父母一样,向二位嫂嫂请安问计,对嫂嫂百依百顺,关心体贴。
这一年的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陈瑛晨起照常来大嫂的房间问安,他发现嫂子脸色蜡黄,神态疲惫。细问才知道,嫂子昨晚偶染风寒,上吐下泻,咳嗽了一整夜不说,还高烧不退。他立即去请大夫,怎奈大夫说,大雪封门,难以行走。他说尽了好话,大夫就是不肯出诊。无可奈何的陈瑛,不得不回家来。见嫂嫂仍疼痛难忍,便套好车,铺了棉被,扶嫂子上车,赶往那家医馆。途中冰天雪地,道路不平,牲口也是一步三滑,一个时辰才走了一半的路。陈瑛见嫂嫂双眉紧锁,烧得直说胡话,已经不省人事,便脱下棉衣,裹住嫂嫂的身体,背起嫂嫂一步一滑地奔医馆而来。大夫被感动了,迎出门来,接病人入内,诊脉后,对陈瑛说,自己太大意了,应该出诊才对,多亏你送得及时,不然真的要出人命了……大夫立即对症下药,嫂嫂的身体得以痊愈。


5.jpg

背嫂治病

陈瑛勤劳耕作之余,不忘对侄辈的教育。他天不亮就下地干活,等日头升起来,嫂嫂、侄辈起床后便回家。先来到二位嫂嫂的房间问安,随后带着侄辈一起来到书房读书学习。晚上归家仍是与侄辈儿一起读书,从不倦怠。

有一次,侄辈不好好读书,嬉戏打闹,将书本撕坏了。陈瑛禀告嫂子后,带侄辈来到父母、哥哥的墓地。他跪在坟前哭诉父母、哥哥的不幸遭遇,声泪俱下,侄辈们双双跪下来,起誓发愿,定会珍惜母亲、叔叔赐予的读书机会,不再顽皮捣蛋,立志光耀陈家。

有耕耘就有收获,陈瑛的勤劳,让家境渐进小康。他富有后,积极回报乡民。期间,凡是乡里做善事,提倡捐献,陈瑛都会积极响应。

有一年,蝗虫泛滥,颗粒未收,乡民们忍饥挨饿,流离失所。陈瑛立即召集乡里的爱心人士,在石门镇上设立留养局,将家中几百石的粮食捐出来,建粥棚,收留遭灾后无家可归灾民们,帮助乡民渡过了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