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化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遵化 > 古今名人

千年遵化 礼仪人物——张十

发布时间: 2023-11-24 09:52:01

编者按:

 “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遵化由此得名。作为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遵化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崇德尚礼、明德惟馨”的先贤。他们行止有礼、言谈有仪,尽显礼仪魅力,为我们知礼、懂礼、践礼、行礼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为积极响应市委加快建设“礼仪遵化”的号召,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协对遵化千年以来的礼仪人物进行重点挖掘整理,编写了《礼仪遵化——千年遵化礼仪人物》一书。从今天起,小葵花将推出“礼仪遵化人物故事”专栏,对书中收录的我市千年以来礼仪人物故事逐一进行展播,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引导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法治遵化、礼仪遵化、大美遵化、崛起遵化”建设。


今天和大家分享《侍母卧冰日月鉴 拳拳孝情千古传——张十》。


张十,元末明初遵化人。以孝道著称,得以旌表门闾,明太祖亲题御制诗二首赞之。


侍母卧冰日月鉴 拳拳孝情千古传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皇帝昏庸,于是上行下效,有些特权的贵族和官员也趁机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一些蒙古贵族,因为享受特权也大量地掠夺土地,而汉族的地主阶层也没闲着,他们把土地高价出租,百姓土地的收入已经连温饱都难解决。另外,由于黄河口水利常年得不到维修,导致黄河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话说遵化州有一个叫张十的孩子,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小张十6岁,父亲就撒手人寰,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不得不早早担起了生活重担。七八岁时,小张十就上山砍柴,下地耕作了。别人家孩子吃得饱、穿得暖,无忧无虑生活时,小张十却穿着单薄的衣衫砍柴卖钱,帮别人种地放牛艰难度日,但是,每次把几贯钱交到母亲手中,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时,小张十心里都高兴极了,身体的乏累也随之而去。
小张十10岁那一年,元军到处镇压风起云涌的起义队伍,甚至对各地的老百姓也不断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
那天,小张十如往常般去山里砍柴,六月的天燥热地让人心焦,天空中烈日高悬,小张十被晒得汗流浃背,抬头看看这毒辣的太阳,再看看自己还没砍完一担的柴,于是加快了砍柴的速度,很快两担柴就砍好了。背上两担柴,小张十就去了附近的集市,找了个人多的路口打算吆喝叫卖。正在此时,一队元兵从一条巷子冲出来,他们手持大刀将街道两旁的摊子砍翻,蛮横地抢夺老百姓蒸好的馒头,待卖的牛羊,连小张十那两担柴也未能幸免于难。百姓纷纷躲在角落,敢怒不敢言。小张十也低着头暗暗抹着眼泪。
两手空空回到家的小张十,看到门口翘首以盼的母亲,不禁泪如泉涌,“娘,孩儿对不起您,没有给您老人家换回吃的,还让娘如此担心,孩儿不孝啊……”娘一把将小张十搂在怀中,安慰道:“孩子,不怪你啊,要怪就该怪这世道,不让咱们穷人有活路啊!”小张十渐渐止住哭声,问道:“娘,咱娘俩怎么活下去呢?”娘缓缓对儿子说道:“娘虽是妇道人家,也常常听村里人说起起义军的事。说起义队伍,当属朱元璋一部最为老百姓着想,他们每到一处,杀元军,救百姓,分田地,发米粮,老百姓都盼着他们打到自己的家乡呢!孩子,与其咱们娘俩被元人折磨死,不如投身朱元璋队伍打元人,这样还有活路啊!”听了娘的话,小张十内心豁然明朗:“娘,孩儿听您的话,明天就投军去!”说完他又突然犹豫起来,心想:“我这一从军,行踪不定,不能床前侍奉娘亲,真是不孝啊。”张十娘看儿子默不作声,知道孩子孝顺,不舍亲娘,就语重心长说道:“十儿,家园不保,咱母子又怎能有活路?你只管跟随队伍杀敌保家乡,娘在家里自会有邻居相帮,不要挂念我了……”小张十点点头,心里终是万分不舍。
次日天明,张十含泪拜别娘亲,投身到朱元璋队伍。在家乡附近作战时,张十几乎每天都要回家探望母亲。按规定晨起五时士兵必须入列点卯,张十就在此时间之前悄悄起身,回到家里参拜娘亲,并对娘亲说:“孩儿身体康健,希望娘亲四体安康!”晚上打完仗,张十又会不顾疲乏赶回家里再拜,让娘亲放心,然后一直服侍娘亲安寝才去入睡。
过了几年,张十的娘身染重病,在床上一躺就是三年。张十向将军告假,回家照顾娘亲。三年当中,除了季节交替而换衣裳外,其余时间,张十连衣带都没解过,日夜守候在娘的病榻前。累了,在床上躺一下,又马上起来看护娘亲,喂药喂饭,都由他亲自尝过,再亲自喂给娘。日子久了,张十也渐渐消瘦得不成人形。左邻右舍都劝张十:“你对你娘的孝行,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位做子女的了,还是让别人帮你一下,你也该休息休息了,不然的话,你这身体也会吃不消啊。”张十却说:“娘病得这么重,叫我这个做儿子的怎么放心离开她?”
第三年的冬天,张十娘亲的病牵带到双眼,竟患了严重眼疾以致双目失明,张十很是悲伤,自己四处寻医问药,终究没有什么效果。之后他去佛寺求助方丈,方丈对他说了八个字:“孝感动天,心诚则灵。”回到家中,张十反复思考方丈之言,心里突然想到:“古人王祥为让生病的母亲吃到鱼肉,数九寒天到河面凿冰为母亲抓鱼,身体冻僵也乐在心尖,“卧冰求鲤”孝感苍天,那我也来个卧冰感天吧。”想到此,他走出屋子,来到河边,仰面躺在冰冷刺骨的寒冰之上,眼望苍天,心里默默祝祷:“悠悠神明,佑我娘亲,双眼复明,得见天光!”十天过去了没有效果,他就继续每天卧冰祈神,二十天依旧,他就继续如此,一直躺了一月之久。他的诚心最终感动了百里之外的名医,他被张十孝敬母亲一事深深打动,主动来给他母亲看病,经过医治使张十母亲双眼复明。
这之后五年,张十的娘亲去世,他悲痛万分,就在墓旁修盖小屋守孝,日夜陪伴母亲。据说:有一群小野兔每天都跑来跑去跟他做伴,墓旁的树木枝叶也相互连结。乡亲们认为这是吉祥之兆,纷纷而至,前往观看。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江山、登基坐殿之后,得知军中的张十如此孝道,就作了两首诗鼓励他,并以此启迪后人。诗作如下:

(一)

少遭离乱处兵戎,侍奉慈闱尽孝恭;

朝出暮归常致拜,服劳子职孰能同。

(二)

慈亲病目久难痊,身卧寒冰祷上天;

事达朝廷嘉孝行,门闾旌表役仍蠲。

22.jpg

《张十传》——《直隶遵化州志》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