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化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遵化 > 古今名人

千年遵化 礼仪人物——刘学曾

发布时间: 2023-12-14 10:32:20

编者按:

 “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遵化由此得名。作为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遵化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崇德尚礼、明德惟馨”的先贤。他们行止有礼、言谈有仪,尽显礼仪魅力,为我们知礼、懂礼、践礼、行礼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为积极响应市委加快建设“礼仪遵化”的号召,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协对遵化千年以来的礼仪人物进行重点挖掘整理,编写了《礼仪遵化——千年遵化礼仪人物》一书。从今天起,小葵花将推出“礼仪遵化人物故事”专栏,对书中收录的我市千年以来礼仪人物故事逐一进行展播,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引导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法治遵化、礼仪遵化、大美遵化、崛起遵化”建设。

今天和大家分享《医者仁心起生死 杏林圣手美名扬——刘学曾》。


刘学曾,明末遵化城内人。仗义好善举,热心地方公益。丁科之乱,助饷银万两,朝廷诏授为寿官、四品冠带。


多行义举存良善 仗义疏财解危难


刘学曾家世代经商,家中拥有大量土地、珍宝和店铺,资产殷实颇具规模。遵化城内刘家产业最为丰厚,房屋参差,店铺相联,买卖兴隆,往来不绝,热闹繁华,真可谓富甲一方。到刘学曾接管家业,他更是继承了祖辈父辈的商业天赋,秉承刘家“富有仁德,财以济世”的家训,买卖公平、诚实待客,乐善好施,刘家产业达到鼎盛。传说仅是女儿出嫁置备陪嫁的珠宝用八口大缸都装不下,人送绰号“刘八缸”。刘学曾自幼行侠仗义,多有善举、童叟无欺,在遵化城内名望甚高。

明末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内忧外患,辽东外族入侵,冀北一带战火连绵,百姓失所;大规模农民起义,人心惶惶;全国性大灾荒,田地荒芜,饿殍遍野。

崇祯元年二月,蓟镇守边之兵的粮饷已经多月未至,军中粮草空虚,军心不稳,为解决粮饷问题,驻军台兵(守长城之兵)将领丁科将目标锁定在长城脚下物阜民丰的遵化城。于是,丁科伙同周得胜率领五大营中数万兵马,聚于遵化城西五里桥,准备围攻遵化城,誓要踏平遵化城,抢夺百姓的粮食和财产,以充军饷。

眼看,一场浩劫将席卷遵化城,老百姓们奔走相告,城内人心惶惶,乱作一团。

此时,刘学曾为此心急如焚,急得在厅堂之上来回踱步。

这时,总管家急匆匆走上前说道:“老爷,咱们还是赶快联络城外,将可转移的财产迅速转移出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丁科正是觊觎我们遵化的物产丰富,钱财殷实,咱们刘家家大业大,这万一打起来,真可要人财两空了……”说罢,便开始抹眼泪。

刘学曾听了这话,心里暗自喟叹:“现如今,天下大乱,兵临城下,这一城无辜的百姓,将惨遭洗劫,刘家几代人打下的基业,就真的将要葬送在我手里不成?”

“报——老爷,巡抚请您前去,商议守城之策。”下人传话。

刘学曾二话不说,上马直奔巡抚衙门。

这一路来可谓快马加鞭,下马时刘学曾神情黯然,加快脚步往里走去,一进门来就看见诸多乡绅和商贾,大家见到刘学曾纷纷起身行礼,巡抚更是紧走几步迎上前来。

大家落座,巡抚吴为富沉重地说道:“众位,此次我遵化城危在旦夕,丁科纠集数万兵准备攻城,事发突然,城内守军数量比之悬殊,最重要的是,我方守军将士的军械兵器严重不足,实在是难以和丁科的守边军队抗衡啊,想要固守城池,恐怕难上加难……此番,请大家来,试想各位能否解囊相助,共同御敌!”

一众乡绅和商贾纷纷低头不语,大家心知肚明,都各打各的小算盘。其中一乡绅站起说道:“大战在即,还是各自顾好各自的家财,照顾好各自家眷,收拾钱物,能逃则逃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应和:“是呀,是呀,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顿时议事厅里炸开了锅。

但见,多时未开口的刘学曾眉宇渐渐舒展开来,凛然站起,毅然走上大堂,大声说道 :“巡抚大人、各位乡绅和商贾,我刘家愿倾其所有,资助将士们的军饷器械,护佑城中百姓周全,人在城在,誓死捍卫遵化城!”

刘学曾的话句句铿锵,字字有力。议事厅内,顿时鸦雀无声,在场所有人都为他的话所震撼。吴巡抚眼眶湿润激动地走上前,“刘家在遵化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令吴某佩服,请受吴某一拜!”说罢,便行跪拜之礼。

刘学曾走上前,搀起吴巡抚,深情说道:“我刘家世世代代在遵化这片土地上生活,如今也算殷实,是遵化养育了我,没有遵化的物阜民丰,何来刘家衣食无忧?如若,遵化城保不住,那刘家几代人的基业也将倾覆,大敌当前大丈夫当以家国为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所以,我刘家将与遵化共存亡!”

在场的乡绅和商贾们无不为刘学曾的义举所感动。

“要捐助守军算我一份!”

“对,我们王家虽和刘家没法比,但是保护遵化城我们得出力……”

“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大家抱成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守住遵化城……”

“说的好,我们同心同德,一致对外,就不信他丁科能把遵化怎样!”

刘学曾拿出万两白银,整饬军用物资,战备器械,开启自家粮仓充分保障守军的战斗给养,计划用之,以常备不懈。在刘学曾的带动下,很多乡绅和商贾纷纷出资出物,为保卫遵化城做出自己的贡献。


11.jpg


仗义疏财

老百姓们听说刘学曾的义举,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刘八缸”的家国大义。守城的将士们更是士气大振,积极筹备,同仇敌忾,誓死保卫遵化城。

消息传到丁科那里,得知遵化城老百姓如此齐心,想到自身围攻遵化作乱的不义之举,不免内心发虚。开战后,丁科几次攻城都被遵化城军民强有力的守势,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在军民团结一致努力下,蓟镇总兵府派军队将兵变的头目丁科、周得胜等人抓捕。不久,接到朝廷刑部“正法”的谕旨,将其斩首于五里桥头。

刘学曾拿出万两白银资助遵化城守军军饷武器,并带动整个遵化城军民一心,齐心协力打退丁科的围困,解救遵化城的老百姓的善意大举,迅速传开。

巡按为刘学曾的义举深受感动,特将他仗义疏财竭力助城之事拟写奏章,赴京上奏,皇帝听闻,感叹:“刘学曾如此真善之举,真是世间少有!”下诏封赏刘学曾四品冠带,使他享受四品官衔的荣誉。

12.jpg

“丁科之乱”历史背景资料——《蓟门长城台兵索饷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