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遵化 礼仪人物——贾兴元
发布时间: 2023-12-25 10:35:48
编者按:
“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遵化由此得名。作为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遵化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崇德尚礼、明德惟馨”的先贤。他们行止有礼、言谈有仪,尽显礼仪魅力,为我们知礼、懂礼、践礼、行礼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为积极响应市委加快建设“礼仪遵化”的号召,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协对遵化千年以来的礼仪人物进行重点挖掘整理,编写了《礼仪遵化——千年遵化礼仪人物》一书。从今天起,小葵花将推出“礼仪遵化人物故事”专栏,对书中收录的我市千年以来礼仪人物故事逐一进行展播,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引导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法治遵化、礼仪遵化、大美遵化、崛起遵化”建设。
今天和大家分享《德才士广交乐善 孝悌家扶母惠民——贾兴元》。
贾兴元,字瑞祥,清代遵化山头庄村(今刘备寨乡山头庄村)人。精通医术,救治甚多。又济人急难,不吝千金。远近称赞贾氏为“书香门第”“孝义世家”。
德才士广交乐善 孝悌家扶母惠民
“老爷,老爷,又来一个!”管家一路小跑,“这个好像要不行了。”“贾老爷,您一定行行好,救救我家阿贵!我刘家五代单传,就这一个独苗,这要是有个好歹,可就断了老刘家的根了!”所有的人都出去等待,屋子里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只剩下贾老爷和阿贵。只见贾老爷一敛袍袖,手搭在阿贵的左手的关脉之上,一分钟后轻轻放下,眉头紧锁,沉吟半晌,突然眉峰一展,拿过针包将108针精准插入阿贵的身体。这一系列操作耗费了施医者所有的精气神,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落下,贾老爷在炕脚盘膝而坐,恢复体力。半晌时间,阿贵浑身红涨起来,一个一个痘疹以肉眼能见的速度鼓胀起来,脸色也逐渐转为红润。两个时辰过去了,阿贵的父亲在堂屋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管家,贾老爷怎么还没出来。我家阿贵可是我的命根子,可不能出个好歹啊!”管家却是见怪不怪:“别急,我家老爷出手还没见过不成的。医治最长的那次,整整八个时辰啊,我都坐不住了,老爷不是也把病人从鬼门关拽了回来……”这时里屋门吱扭一声开了,只见贾老爷一摆手,走到八仙桌前,铺开纸张,刷刷刷写满一张。“阿贵的痘疹已经发出来,没有生命危险了。你拿着这个方子去买药,熬上一碗汤药,分三次给孩子喝下,注意保暖,不要着凉。三天后还你一个活蹦乱跳的大儿子!”“谢谢贾老爷,您可救了我的命了,我就是卖房子卖地也要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呀!”“我不用你卖房子卖地,也不要你的诊金,你要是想报答我,那就以后遇见别人有个为难着窄的,能帮就帮一下。”“活菩萨啊,贾老爷,我给您磕头!”阿贵的父亲当即跪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抱着孩子千恩万谢地走了。这个贾老爷是何许人?贾老爷大号兴元,世居山头庄村,是远近皆知的国学生,聪慧多才,有一手好医术,尤其擅长医治婴幼儿痘疹,经其手救治的孩子数以百计。贾兴元慷慨好义,仗义疏财,广交天下朋友,遇见别人有急难,豪掷千金也不吝惜,在遵化有非常好的口碑。这一年天下大旱,除水浇地外颗粒无收,遵化大地上哀鸿遍野,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乞讨。贾兴元继承了父亲的十顷良田,紧靠着桃花山山脚下的圣水泉,四季喷涌,今年虽然水量减少了许多,但还是缓解了庄稼的大旱。“老爷,收成已经统计出来了,玉黍七千担,高粱一千担,总共八千担,都已经归仓了。”“老爷,除去捐出去赈灾的四千五百担,还剩四千担。”贾兴元背着手,沉吟了半晌。突然把眼一睁,心里做了决定:“你派人在村头搭起粥棚,从明天开始每天施粥!”“不要说了,我思量过了,但人命关天啊。人在做,天在看,尽人事,听天命!”管家望着老爷的背影,老眼里溢满了泪水,用衣袖抹了一下,转头去了。都听说贾老爷施粥,缺衣少食的灾民一下子就都聚集到了山头庄,山头庄一时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大家纷纷传说着贾老爷的大仁大义,感念他的大恩大德。
这天贾兴元在管家陪同下视察施粥情况,人很多但很有秩序,大家都在自觉地排队等候,很有秩序。贾兴元不禁轻轻点了点头,抬眼突然发现大槐树下一个女子跪在地上,衣领处插一根草标,旁边一个破草席,仿佛盖着一个人。“回老爷,那个女子的父亲饿死了,无钱丧葬,正在卖身葬父。”“这年景你让她去哪儿买棺材啊,你去后院把那口棺材拉过来,帮她把她父亲葬了。”“老爷,那可是上好的楠木棺材啊,那是你百年之后……”“不要说了,事有缓急,东西用了还可以再做,还是让他先入土为安吧!”“问问她还有什么亲戚,有就给些钱让她去投亲靠友;如果没有,就让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吧。”“老爷,村北头的老姜家当家的没了,寡妇拉扯着三个孩子,今年又没有收成,前天找过来哭诉,欠咱家的六担谷子实在是还不上了……”“你去把她找来,不,你去把欠咱家钱物的人都找来,就说我有话说!”管家领命去了,贾兴元也转身回了家。一会工夫,贾宅院子里站满了人。贾兴元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借据:“父老乡亲们,今年赶上大灾之年,我贾兴元算不得什么圣人,但也有一颗向善之心,今天就当着大家伙的面宣布一个事,过去的一切就都让它成为过去,这些借据全部一笔勾销。来,管家,把火烛拿上来!”望着所有的借据随着火光燃为灰烬,大家伙儿都泪流满面,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远远的传扬开去。
贾兴元去世的时候,儿子贾荐堂15岁,嗜学如命,能默写四书五经,虔诚侍奉寡母,冬温夏凊。后来进入州学,成为庠生,远近都称贾氏一族是“书香门第,孝义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