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持续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精神,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先后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地积极作为,涌现一批典型案例—— 承德: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松绑 一是科学制定白名单。实施2轮书面调研,召开4次教师座谈会,累计座谈教师82人,针对原有68项社会事务,在消减34项、整合12项的基础上再次统筹整合,保留7项社会事务作为白名单。二是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整治业务群、家校群387个。三是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印发《承德市基础教育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在绩效分配和职称评聘上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邯郸:加大社会事务进校园监管力度 一是设立教师减负学校监测点。在每个县(市、区)设置8个监测点,全市共设立160个监测点,全面了解教师减负真实情况。二是强化监督。学校在橱窗、电子屏等处公示教师减负清单、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及教师减负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教师和社会群众对减负工作的监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三是强化责任督导。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纳入到对各单位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中,坚持定期督导与长期监管相结合,以督促减,把教师减负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张家口:三举措推进教师减负治理 一是管“源头”,用足用好“白名单”。依照“凡进必审、动态调整、定期公布、逐级报备”的原则,审慎甄别、严格把控进校园社会事务,坚决遏制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进入校园。二是治“干流”,全面排查整改。采取学校自查与市县教育局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减负工作现存问题开展全面排查整改,建立台账,确保全部整改销号。三是疏“支流”,畅通监督举报途径。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广泛受理教师减负有关问题线索,并以微信二维码形式制作无记名调查问卷,使广大师生能够通过手机便捷填写或反映问题。 衡水:建立三项机制,确保减负实效 一是建立自查自纠机制。从教育系统内部着力,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属学校全面自查自纠,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实地督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市县两级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群众反映渠道,针对反映问题建立台账,全程跟踪工作推进及整改落实情况。三是建立“回头看”机制。按照省市减负工作部署,定期组织各县(市、区)对照《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开展减负工作“回头看”,针对已整改问题进行复查,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巩固减负工作成果。 沧州:全流程抓好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打好前期基础。成立以处级干部为成员的市级调研组,按照处级干部包片分工安排,深入21个县(市、区)160余所学校进行调研,科学合理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二是出台“三个一”,规范过程推进。以“一个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要求、时间表,以“一套准入标准”明确社会事务进校园的活动原则、活动内容和审批报备程序,以“一份白名单”明确进校园社会事务的具体范围。三是健全监督管理,抓好后期落实。将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借力全市762名责任督学,加强监督力度,长效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