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首任县长,为革命洒下最后一滴血!
发布时间: 2021-04-12 09:48:51
兰小川,原名兰溪,字木铎,表字小川,化名王常明。1896年生,平安城人,遵化县首任县长。
![]()
兰小川,1917年毕业于河北省立五中(今遵化一中),又考入滦县师范深造。毕业后,在芦各寨、南岗高小、县立东关师范任教。1927年4月,经张明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出任首届中共遵化县委委员。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他投笔从戎。1939年从平西整训归来,奉命组建抗日县、区、村政权。1940年初,任遵化县政府县长。1940年9月,任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政府县长。1942年6月26日,在国各庄开县区干部会时,被敌人包围,不幸遇难。兰小川家庭出身贫苦。父亲兰继祥是个穷秀才,为了让儿子继承书香门第,竭尽全力供他读书。兰小川的青年时期,外国列强的魔爪伸向华夏,国内军阀混战,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残杀,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在这样国难家贫的情景下,铸成兰小川忧国忧民的思想基础。他为了寻求中国富强之路,曾去京北参加国民军。两年多的军旅生活使他深深感到,旧军阀的执政,是不能挽救灾难深重的中国的。于是,他毅然回到原籍从事教育工作,立志培养革命人才。然而,严酷的现实再一次让他清醒,旧的国家机器不改变,封建制度不推翻,教育救国的抱负也难以实现。正当他傍徨无路之际,共产党员张明远来遵化传播马列主义。在张明远的教育培养下,兰小川于1927年4月与芦各寨高小的樊峰岚、张益祥等革命知识分子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兰小川任党支部书记。兰小川加入党的组织后,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遵化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现了极强的革命热情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他利用课堂教学的阵地,对学生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语文课教学,选讲《大泽乡》、《孔乙己》等文章启发学生觉悟,教导学生做一个保持民族尊严的中国人,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回村搞社会调查,分析各阶层的政治经济状况,研究贫富不均的基本原因。在重要的集日、庙会,组织学生上街游行,讲演打倒列强、抵制日货。在学校组织学生自治委员会,从学校的“小社会”里培养锻炼学生管理“大社会”的能力。南岗高小的学生经过兰小川的循循善诱的引导,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为革命而学的空气日趋浓厚,并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兰小川对他们因势利导重点培养。张多树(原名张树森)思想境界较高,对一些后进的人和事时有急躁情绪,兰小川找他个别谈话时指出,要学会做思想工作,因人因事制宜,赠言曰:勿偏激,增烦恼。抗日战争时期,遵化二区区委书记云光(原名郝连祥),在东关师范读书期间,表现激进,曾张贴过“欢迎共产党”的标语。兰小川在课下,利用散步的机会,疏导他“革命要讲究策略,不能蛮干,不合时宜地暴露自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以后,又巧妙地指出“可以到东草场那边去找进步组织,和一个货郎去接头。”经过帮助,使云光逐步明白革命不是光凭勇气,还要讲策略。1933年曾任遵化县委书记的骆凤庭在上学时期,经过兰小川等革命知识分子教师的培养,迫切要求加入党组织,在思想成熟后,毕业回家劳动。兰小川还借骆凤庭的弟弟骆凤鸣上学做家访为由,继续培养骆凤庭,终于在1928年接受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教育他今后要高标准严要求,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了使积极分子系统学习党的常识,兰小川利用起早人静的时间,用被子蒙上窗户,点上煤油灯,为单福荣、宋诚(原名丁荫林)、骆凤鸣等人开办党训班,学习《唯物史观》等革命书籍。兰小川等党员教师的秘密组织活动,校长雷晋先有所觉察,对这越“轨”行动流露出反感。兰小川等党员教师就暗中组织学生以揭穿其和学校庶务合伙贪污学生伙食费为引线,掀起反对雷校长的学潮,并指使学生代表到县教育局请愿和向社会上散发传单,迫使教育局罢免了雷晋先的校长职务,从而也锻炼了学生,增强了革命策略观念和实际斗争本领。党在遵化县开创时期,处于地下活动,不仅没有工资,就连活动经费也得由党员资助。兰小川一家五口人,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已很紧张,再加上招待上级领导和同志,筹措党的经费,家庭经济状况则十分窘迫。但他总以乐观的态度妥善处理,一面节衣缩食、精打细算地安排生活;一面业余时间用新法养蜂,来弥补生活来源的不足。1929年,为了提高教员的生活待遇,他和共产党员教师张焕然(原名谷振亚)、盂兆泰(冀光)等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建立了小学教员联合会,用合法的手段把教师队伍组织起来。于第二年的清明节发动小学教员联合会向县教育局请愿,获得成功,改善了教员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并提高了教师们向旧势力斗争、争取民主的思想觉悟,其中一部分教员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中参加了抗日斗争。这次斗争过后一个月,旧政府以“捣毁教育局,破坏办公秩序”为由,开除了孟兆泰、张颂之等七名教潮骨干的教籍。兰小川把孟、张二人请到家里,鼓励他们不能灰心,还要继续斗争。1938年冀东大暴动前,兰小川在遵化县东关师范教日语,在课堂上他只教几个单词,然后就讲解革命形势,让全班37名同学精神振奋,使绝大多数同学走上抗日第一线。兰小川说服了自己的妻女,并毅然携带长子兰义正投笔从戎。同时,随四纵赴平西整训。1939年底,他乔装返回故里,面对着疯狂的反动势力,受命组织抗日民主政权。他不顾个人安危,昼潜夜出,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政策主张,选拔优秀干部,组织县、区、村抗日政权。他发动群众征粮征款,做鞋做袜,保证部队供应;锄奸反特,为创造民主政权和发展革命形势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还发动帮助张多树、陆峰等热血青年,认清抗战形势发展,去平西抗日大学学习,以后成为国家栋梁人才。他关心同志,遇到敌情时,总是布置通讯员把失散的同志找齐,才放心转移。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到异常艰苦阶段,敌人派出冀东大批日伪军发动四、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兰小川等领导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于6月25日到国各庄开会,研究部署粉碎“治安强化”工作,黑夜露宿于野外,午夜天下起了大雨,不得不回到国各庄村里避雨,被驻平安城伪治安军包围。突围中不幸腿部中弹负伤,同志们要背他突围,他坚决不同意。为了不连累同志,为了不当俘虏,他单独朝庄稼地里爬去。枪声越来越激烈,敌人的喊叫声越来越近。兰小川销毁了党的文件,饮弹殉国,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