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门提示:毕业季,防诈骗!
发布时间: 2021-06-17 16:50:32
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广大考生及家长在心情轻松的同时,也要绷紧防范电信诈骗这根弦,每年高考过后,贩卖大学“内部指标”、查分数假链接、复查试卷修改成绩......等各种诈骗陷阱套路层出不穷。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些高考后常见的诈骗套路,一起来看看↓↓诈骗分子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查分数短信,或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查分数木马链接二维码,只要点击扫码进去之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的方式将钱款转走。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或招生人员,或与高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吹嘘自己可以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等。还有的谎称有“内部指标”或者声称可以“低分高录”等进行诈骗,明示或者暗示可以收钱帮忙。有些骗子甚至还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要家长先付定金再帮忙,收取定金后就逃之夭夭。诈骗分子利用部分家长急需用钱的心理,以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为诱饵实施诈骗,要求被害人提前缴纳手续费或者会员费、押金等,一步一步将被害人拉进深渊。骗子自称为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等,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骗子指挥受害人进行转账。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成绩单同样包含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也不要轻易泄露或晒到网上,容易被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个人信息做其它的事情,或者打包卖给第三方,第三方通过电信诈骗或者发送广告的方式来侵害用户的个人隐私权。志愿填报所有的重要信息和登录密码等资料,也绝对不能泄露,以防发生高考志愿被他人恶意篡改事件。录取通知书中包括: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等信息,容易被诈骗团伙利用,给考生发假的信息,或者打诈骗电话骗取钱财。不点击和扫描不明链接和二维码,不轻信不明短信和广告,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多向亲朋好友核实,也可拨打110或到就近派出所咨询。1、陌生来电三原则:不听、不信、不转账。
2、四问:遇有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事件当事人、主动问家人(领导)。
3、六不: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