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元镇、亿元村公示!遵化这2个地方上榜!
发布时间: 2021-10-25 09:28:37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名单,我市共有1个镇、1个村入围。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中堡镇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平安城镇
![]()
平安城位于遵化市西南端,与玉田县和蓟州区接壤,总面积98.7平方公里,呈“两山两河三平原”之势,辖39个村、5.4万人。据《唐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征疗染疾,经此旋愈,便令士兵在此建土城,赐名“平安城”。境内路网完善,交通便利,融入京津“1小时交通圈”;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种植业发达,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素有“小乌克兰”之称。平安城镇39个村中,有36个村、6500余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发展龙头企业1个、大型专业合作社43家,拥有食用菌大棚7100个,种植品种达13种,以香菇为主,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冬季香菇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达到2.1亿棒,年生产鲜菌达到21万吨,产值14.7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62.4 %,占人均纯收入的76.3%,真正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平安城食用菌规模化种植辐射带动镇域相关行业迅速发展。建有工厂化制棒企业41家;原料加工厂37家,其中木屑加工厂18家;食用菌机械制造企业2家;棉被场22家;食用菌烘干厂、小型的腌渍厂210家;中小型保鲜冷库322个;废菌棒再利用加工厂5家。全镇有31000人,从事与食用菌相关的14个行业,人均纯收入达18556元。以网络销售、仓储物流、餐饮住宿、技术输出、菌棒出口、菌需物资销售为主。全镇拥有物流货运车200多辆,20多家菌需物资销售经营网点,吸引福建、浙江等地3000多客商进行食用菌购销,产值达到2.3亿元。在此基础上,依托产业强镇建设,平安城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民风民俗、乡土文化,打造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众鑫食用菌产业园”,实现“产业引领、富民强镇”。近年来,平安城先后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中国香菇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是“遵化香菇”地理标志认证地和商标注册地。2019年,入选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平安城镇抢抓发展机遇,用中央奖补撬动地方配套、社会投资等,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不断补短板、促提升,实现了食用菌产业从菌种研发、菌袋制作、菌棒加工、初深加工、仓储物流、网络销售、废旧菌棒循环再利用的一条龙产业链,推动本地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朱山庄村地处遵化市东南部,距市区5公里,东临黎河,西南环112国道,距离承唐高速遵化南出口1公里,交通便利,北面紧紧依靠朱山,整个村庄恰似坐落于“龙椅”之中,位置优越。该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1400人,418户,耕地面积1029亩,经过30年的发展,蒜黄种植业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蒜黄产值占到全村农业总收入的90%以上,目前该村现有蒜黄种植基地800余亩,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蒜黄种植基地。由于特色产业发展突出,该村荣获2016年度“河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以及2007年度唐山市“一村一品”先进村。农户收入显著提高。朱山庄村蒜黄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800余亩,蒜黄种植棚3000余个,年产蒜黄80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纯利润4000余万元,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多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500元,远超当地人均收入水平。示范引领效果显著。随着朱山庄村蒜黄种植基地的日益壮大,品质逐年提升,朱山庄村已由"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学汉坨、白方寺、西留村、团瓢庄等8个村、200多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蒜黄种植产业,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朱山庄村依托蒜黄产业发展,现有各种规格冷库300余个,储量可达到年储生蒜原材料5000万斤,年储蒜黄产品8000余万斤。2017年朱山庄村承担遵化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整县推进项目,新建储量200吨组装式冷库8个,获得中央奖补资金140万元。在物流方面,朱山庄村依托蒜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车队现有厢式冷藏货车150余辆,年运输蒜黄达到8000万斤,累计节约成本3000万元,保证了蒜农增收。由于冷链物流时效性的特质,实现了蒜黄由产地到“新发地批发市场”2小时快速供应链,保证新鲜蒜黄第一时间由产地走向餐桌的及时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