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遵化动态 > 遵化要闻

遵化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之“老旧小区改造最新进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1-11-19 09:22:19

近日,我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之“老旧小区改造最新进展”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市委对外宣传服务中心主任杨广超主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朱红印就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最新进展作简单介绍。

按照中央、省、唐山市和我市市委、市政府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部署,市住建局结合属地街道办,在实地走访、全面摸排、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编制确定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和改造内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一、及早部署,做好改造前期工作

一方面,通过积极入户走访,广泛征求待改造小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切实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积极向居民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座谈、张贴、发放改造通知书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市委、市政府的惠民工程,并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做好相关解释工作。累计张贴、发放改造通知书共计1万余份,征集各类意见建议100余条,为编制改造方案和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住建局与规划、街道等部门沟通,并及时走访部分居民,了解有关改造项目事宜,并协调发改、财政、国土、审计等有关部门,讨论研究有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立项和审批事宜,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中央、省、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由住建局和街道办对全市2000年以前的7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本着2000年以前、成方连片、创城点位的原则,确定了需要改造的小区和改造内容。

二、2018—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顺利实施。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经过两个街道办事处的全力支持配合,对辖区内2000年以前竣工的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底,制定了三年改造计划(2018-2020年),从2018年起,我市利用3年时间,对2000年以前竣工的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提升改造。3年来,我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推进,累计投入1.2亿元,改造32个小区,44.0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4234户。
2018-2019年为试点实施阶段,2018年完成二中家属楼、建南小区一期、信息公寓3个小区改造提升;2019年完成怡园小区、人寿保险家属楼、居乐园小区、检察院小区4个小区改造提升;2020年起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政府投资1.08亿元完成25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惠及居民2778户,切实解决了老旧小区房屋主体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环境条件差、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有效提升了群众居住品质,增强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二)强化施工安全质量监管。确定改造方案后,我局每周召开一次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议,重点强调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施工工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施工单位的每名施工人员在进场施工前都要接种疫苗并进行核酸检测,每天都要进行体温检测、消毒、戴口罩,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狠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巡查,重点督导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现场各项安全设施要齐全,每个施工单位都要有具体可操作的安全措施,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三是明确各项目标任务。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根据上级要求,明确各项任务完成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确保按时保质完工;四是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定期对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杜绝讨薪事件发生;五是做好施工现场扬尘管控措施,加设适当围挡,对易产生扬尘的区域和堆料场等表面进行苫盖、洒水,并及时清扫,确保扬尘工作达标。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减少夜间施工量,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三)全力打造精品小区。2020年,我市在改造25个老旧小区的同时,经过结合街道、广泛走访居民,发放改造调查问卷后,将河东小区打造成“精品小区”示范小区并上报省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具体对该小区的住宅楼粉刷、保温、防水和小区硬化、绿化、亮化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布置小区监控系统和岗亭控制室,改造完成后小区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居民纷纷拍手称赞。

三、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今年,我市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2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1579户,改造住宅楼54栋、总建筑面积达17.74万平方米,主要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和外墙保温等方面改造。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5819万元,截至目前,23个小区主体改造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路面硬化、小区绿化亮化、增加监控设施等扫尾工作。
对于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后期管理工作,市住建局将积极配合属地街道选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由街道组织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后负责自行管理,以保障改造提升效果。通过推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房屋功能的改善,将进一步提升小区功能,切实改善小区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从而为早日实现“书香遵化、富强遵化、生态遵化、文明遵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