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刊发文章《遵化遍地“志愿红”》,对全市750支注册志愿服务队、119321名注册志愿者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创建等工作中热心帮助市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的做法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守护家园,我们责无旁贷!”“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遵化市750支注册志愿服务队、119321名注册志愿者,肩扛红旗、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标,冲锋在防疫一线,为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一道道鲜红亮丽的风景。他们热心帮助市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一股股志愿暖流汇聚成守护城市的大爱,激活了遵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池春水。
整合资源、健全体系
不断壮大队伍
满城尽是“志愿红”!防疫一线,“红马甲”们宣传劝导、登记排查、搬运物资;交通十字路口,“小红帽”们指引着大家注意交通规则;敬老院里,不认识的“子女”帮老人们做好防护、消杀环境……
一直以来,遵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制定印发了《遵化市关于深入推进“志愿遵化市”建设的实施方案》《遵化市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0%全覆盖建设为基础,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支撑,以志愿服务品牌为抓手,打造起了“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让志愿服务成为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政府和社会的“润滑剂”、社会基层治理的“新引擎”。
通过多渠道、广角度、大规模发展志愿者队伍,遵化市近1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党员志愿者为中坚骨干、社区志愿者为基础、各类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百花齐放局面。
在“文明交通劝导行”活动中,来自该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在每天早晚车流量高峰时段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向过往市民普及安全出行知识,倡导安全文明出行。
在“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活动中,各中小学家长志愿者们放弃休息时间,在孩子们上学、放学时段疏导交通,维持秩序,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在“万名党员志愿服务日”活动中,近万名党员志愿者深入背街小巷、广场、农村开展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清扫卫生,清理杂草、垃圾……
点滴之水,汇聚成洋。遵化市志愿者们用行动让人民群众相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标语口号,“有困难找志愿者”不是空头支票。
为壮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遵化市还成立了市志愿服务总队,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乡镇街道、市直单位“一把手”任支队长,下属单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分队长的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把党政群团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结合起来,画出了一个党政引导、社团组织、全民参与的“志愿同心圆”。
“这是我第13次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我是我们村第一批志愿者,能给村子做点事,觉得特别充实!”5月7日,遵化市西留村乡后铺村村民操伦丽一边清扫大街一边说。
“志愿服务不是某个节日的活动,只有常态化开展,才能融入百姓生活,才能把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遵化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除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3·5”“7·1”等特殊时间节点,遵化市将每周的周末定为志愿服务日,围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开展“访千楼万家、创文明城市”、党员“双报到”、爱国卫生运动、扶危济困、敬老助残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打造了“一网”(志愿遵化网)、“一微”(文明遵化微信公众号)、“两群”(遵化市爱心志愿服务群、遵化市社会志愿组织群)四大信息平台,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时代风尚。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遵化市志愿服务活动更是掀起新的高潮:组建社区卡点先锋队,90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833名党员,帮助204个无物业小区进行设卡布控;组建社区楼门先锋队,4386名党员、干部担任楼门长,开展居民登记排查、防疫知识宣传和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组建农村党员先锋队,648个村分别成立由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应急队伍,开展村口值守、消毒消杀等工作;组建党员教师先锋队,2000余名党员教师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组织学生群体做好核酸检测;组建志愿服务先锋队,招募4300余名志愿者深入全市各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遵化,“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慰问现役军人家属、暖冬行动、洁城行动、“呵护眼健康·志愿服务公益行”等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参与志愿者达10万余人。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遵化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合起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这块头发这么推上去,人都显得年轻了。”范兆宏仔细对着镜子里的老李说道。提起东新庄镇的范兆宏,很多遵化市人并不陌生,自2001年退休后,他比教学时更有时间从事志愿服务,坚持为村民提供上门免费理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50年间,他服务过的群众达16529人。
像范兆宏这样的志愿者,在遵化不胜枚举。星夜奔赴、实施救援的志愿者,寒来暑往、交通执勤的志愿者,素昧平生、慷慨解囊的志愿者,不畏脏乱、扮靓家园的志愿者,彩衣娱亲、及人之老的志愿者,不远百里、医者仁心的志愿者……
从市直单位特色志愿支队的“理论宣讲团”“青燕归巢·兴遵有我”“追忆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巾帼创业就业”到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为老人送上暖心饭”“中医药文化进基层”“扶危助困”“医路同行·兴遵建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针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所需、所困、所急,遵化市定期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具有遵化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促进了志愿服务个性化、品牌化的建设。志愿者们纷纷深入社区、乡村、学校、田间地头各展所长,用爱心为构筑“文明遵化”添砖加瓦。
通过持续深入的广泛动员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遵化市形成了党员、社区、职工、青年、巾帼、“五老”、扶残助残、科普、环保等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邱凯、李文涛等6人荣获河北省优秀志愿者;“魅力遵化志愿行”“创城有你 爱溢遵化”“三百关爱”等4个项目被评为省级优秀志愿服务创新项目;水务青清、敬老爱心服务站、第三中学火炬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被评为省级志愿服务组织;文化路街道玫瑰园社区荣获志愿服务示范社区。
志愿无声、大爱有光。时下,在遵化,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身穿红马夹、头戴小红帽,用行动传递真情,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从一个群体传递到另一个群体,融入群众生活、融入城市血脉、汇聚成大爱精神,温暖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