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1月25日电(记者杨帆、董意行、赵鹏昊)因为练习举重,20岁的张佳幸忽然发现,人生还有一条路可以走。
幼时张佳幸因病导致下肢残疾。今年秋天,他通过唐山市残联选拔,来到唐山市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练习举重。之前多年他一直生活在农村老家,由于身体原因,学业断断续续。
“上午八组力量训练,下午六组力量训练,晚上还有两个小时心肺训练。”张佳幸在训练房里自信地告诉记者,“每天雷打不动地训练,虽有一些压力,但真的很开心,希望能够跻身全国大赛。”
教练雷蕾在指导张佳幸(黑色短袖者)训练。
近几个月时间里,从不知道举重运动是什么,到能举出不错的成绩,张佳幸的天赋和努力,让他的教练感到欣喜。
张佳幸的教练雷蕾,职业生涯中获得过全国冠军,打破过全国纪录、亚洲纪录,退役后回到家乡唐山的市体育运动学校任教。雷蕾曾担任东京残奥会举重男子冠军齐勇凯的教练,拥有丰富执教经验。
采访中雷蕾打开手机聊天软件,告诉记者:“我和张佳幸等队员有一个小群,叫‘为了梦想’。每天他们会在群里汇报训练情况,还坚持写训练日记。我告诉他们,‘只要奋斗,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唐山市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主任孙伟光介绍,近年来唐山市积极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常年邀请本地残疾人进行选拔训练,实现残疾人运动员接续培养。
“2016年至今,唐山市残联输送到省级以上单位的残疾人运动员达260人次,涌现出一批残奥会、亚残运会获奖运动员。”孙伟光说,“目前在中心参与训练的残疾人运动员有37人,涉及田径、举重、高山滑雪、轮椅篮球等多个项目。”
李禹辉曾是一名体校跳远运动员,2000年时因意外导致截瘫,几年后开始在唐山市残联帮助下练习轮椅篮球。2007年举行的全国残运会,她帮助河北队取得第4名的好成绩,后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12年,李禹辉随国家队征战伦敦残奥会,获第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