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市:创新“谷林”高效种植模式 向林下闲置地要粮

发布时间:2023-10-09 15:22     来源:遵化市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栗子树下种谷子,栗子谷子双丰收!”金秋十月,在唐山市迁西县东荒峪镇板桥村泽良家庭农场,金灿灿的谷穗在阳光照晒下格外惹眼,一簇簇谷穗颗粒饱满,压弯了谷秆。看着眼前上“栗”下“谷”壮观的丰收景象,村民们喜笑颜开。


1.jpg


近年来,为强化粮食安全,唐山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广拓渠道增加粮食面积。除向盐碱地要粮以外、同时向林下闲置地要粮,创新研发出以耐荫谷子杂交种为支撑的“谷林立体套种”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林粮争地矛盾,还实现了农林互补,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


3.jpg


唐山市北部山区林地资源丰富,仅板栗、核桃、山楂树种植面积就达132万亩以上,还有大量低密度生态林存在。由于缺乏适宜套种作物及新品种,林下大量土地常年撂荒、杂草丛生,板栗等果品害虫危害率逐年上升,果品质量也受到影响;谷子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缺乏发展空间,严重影响板栗、谷子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


4.jpg


如何有效利用林下土地,成为解决唐山市北部山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对此,该市组织相关高校、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唐山师范学院科研人员攻克了“谷子喜光不耐荫、板栗等果树由于红蜘蛛危害难以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板栗谷子肥料种类与使用时期双耦合”3项关键难题,育成系列耐荫谷子杂交种,创新出谷子+板栗、谷子+核桃、谷子+山楂、谷子+部分偏低密度生态林等谷林立体套种新模式,实现了大量林下闲置地的有效、高效利用,协调了林粮争地的矛盾,实现了向林下闲置地要粮的效果,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途径。


5.jpg


据唐山师范学院刘正理教授介绍,耐荫谷子杂交种叶绿素a/叶绿素b值高、能够利用长波光、弱光,能够与板栗、核桃、山楂等类干果树和部分生态林互利共生,由于谷子叶片单宁含量仅为板栗叶片单宁含量的1/8、而粗蛋白含量却是板栗叶片的1.6倍,能够吸引板栗的主要害虫红蜘蛛等的吸食,耐荫谷子自身由于叶片蜡质层较厚,产量损失很小,可有效降低红蜘蛛等害虫对板栗的危害,且由于板栗的挡风、遮荫作用提高了谷子的抗旱、抗倒能力,同时,由于板栗等果树种植区多为片麻岩结构,土壤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加之板栗根系的吸附效果,林下生产的小米钙、铁、锌、硒含量分别是山区大田的1.83倍、6.01倍、2.03倍、2.12倍。


唐山市相关专家2021年、2023年两次对谷+栗立体套种进行现场检测,结果显示谷+栗立体套种下,板栗红蜘蛛危害率平均下降7.96%,亩果园多产谷子300公斤以上,亩增收1000元左右。通过现场观摩,林下立体套种模式得到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和老百姓的广泛认可,目前,唐山市已推广林下种植谷子、大豆立体套种模式万余亩。


河北省板栗、核桃等面积741万亩左右,以耐荫谷子杂交种为支撑的“谷林立体套种”新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下一步,唐山市将继续协调相关部门,支持唐山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进一步的研发,大力推广“谷林立体套种”这一新模式,助力板栗、小米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