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印发《遵化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4-24 16:03     来源:遵化市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遵扶贫脱贫20192

 

 

遵化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遵化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的

 

 

各乡镇党委、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遵化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已经市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遵化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

2019424

遵化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提质增效之年。全年扶贫脱贫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唐山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标准和政策举措,落实精准方略,加大攻坚力度,巩固减贫成效,聚焦深度贫困群体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扶真贫、兜深贫、真脱贫、防返贫、治未贫”上用真功、求突破、见实效、出模式,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遵循这一思路,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按照省、唐山市统一部署,由市政府向唐山市扶贫办签订《2019年脱贫责任书》,并组织各乡(镇)政府根据各自减贫任务,和市扶贫办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确保剩余建档立卡户423户、765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严格执行国家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科学组织脱贫退出工作,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退出。

二、全面抓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扶贫脱贫意见、2017年国家扶贫成效考核和巡查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回头看”,围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通报问题开展举一反三整改,聚焦2018年国家和省扶贫成效考核反馈意见问题从严从实整改。对反馈和排查出的问题逐项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将整改情况作为2019年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和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长效机制,以问题的彻底整改牵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上水平。

三、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帮扶政策措施

(一)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推进现代农业扶贫项目,支持发展特色种养业、林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业、家庭手工业等直接帮扶项目,拓展产业扶贫渠道,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入股、流转、扶贫资金入股、优先安排就业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足用好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政策。组建科技扶贫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咨询、农技培训等科技帮扶,提高科技扶贫水平。

(二)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把贫困户就业创业作为稳定增收的主渠道。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开展“一对一”帮扶,确保就业率动态达到100%,切实提高就业稳定性。积极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有劳动能力且能出村务工的,推荐到规上企业或其他企业就业;不具备出村务工条件或全天外出务工条件的,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开发设置保洁保绿、山林防护、村队零杂工和小时工等扶贫专岗,深度挖掘就业空间,确保实现“一人增收、全家无忧”。

(三)推进健康扶贫。全面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全面落实“四重保障”、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贫困家庭慢性病签约服务等政策。加强和规范经办管理服务,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四)推进教育扶贫。“控辍保学、上得起学”为底线,全面落实现行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确保做到“应助尽助、应免尽免、应补尽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辍学学生。

(五)推进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扶贫。精准认定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规范实施危房改造,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建设要求,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进一步核准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底数,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六)推进综合保障性扶贫。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有效衔接,完成农村低保提标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落实,做到应保尽保。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加强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力度。

四、提高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社会扶贫参与度

开展扶志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总结推广脱贫典型,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在电视台开设脱贫“英雄榜”栏目,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开展贫困家庭户容户貌清洁行动,持续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引导贫困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实现物质生活和居住环境“双改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双提升”。

(一)提高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同步推进,强化贫困户主体作用,通过思想引导、技能培训和选树脱贫典型,促使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我要脱贫,确保对扶贫脱贫工作认可度达到95%以上。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引导贫困群众主动打扫家庭环境卫生,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引导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深入开展“百企帮千户”活动。组织开展好2019年扶贫日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扶贫志愿者,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实施共青团学业资助、就业援助、创业扶助专项行动。

(三)精准对接社会扶贫资源依法依规精准使用社会捐款捐物,谋划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由第三方设立扶贫基金,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逐步形成扶贫脱贫长效帮扶机制。

五、建立稳定脱贫和精准防贫长效机制

贫困户脱贫退出后,完善后续扶持措施,加强跟踪监测和动态管理,实行脱贫不脱政策、不脱项目、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政策扶持力度,保持政策一段时间稳定不变,实现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坚持“未贫先防、临贫先助”策略,瞄准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在全面推行“防贫保险”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采取产业扶持、就业安置、医疗和教育特别救助、低保政策帮扶等措施,建立“人群全覆盖、帮扶全方位、监测全过程”的精准防贫体系,让防贫对象远离贫困线、步入小康线。

六、夯实脱贫攻坚基层基础

(一)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扶贫对象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做到“应纳则纳、应退尽退”。落实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健全扶贫脱贫工作台账。加强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监测,对问题数据较多、整改缓慢、连续排名靠后的乡镇进行常态化约谈。

(二)规范档案建设管理。健全规范各级各类档案资料,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反映工作全貌,同步做好精准防贫工作档案建设管理,做好迎接国家、省、唐山市扶贫年度成效考核档案迎查工作。

(三)强化干部培训管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分类分级组织实施,提高各级扶贫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及时对帮扶责任人进行选派和调整,建立帮扶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协同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责任单位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全力支持干部开展结对帮扶。

(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坚持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构建高度融合、互促互进、相得益彰的工作格局,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羊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农村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模范

七、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

建立县、乡、村、贫困群众四级联签的资金拨付机制和“谁拨钱、谁监管”的跟踪管理机制,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国家、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结果及绩效一律公告公示。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制度体系,强化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实施资金使用动态监控,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尤其是到户到人的资金落到实处。规范和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将巩固脱贫成果的项目纳入项目库,未进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安排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八、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对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等不严不实作风,坚决纠正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盲目决策、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基层“微腐败”。加大执纪问责工作力度,认真解决“四个意识”不强,政策、责任、工作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不严格以及违规违纪等方面问题,打造全市“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品牌。

九、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措施

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落实党委政府定期研究脱贫攻坚、领导干部包联、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等制度,压实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和乡村干部、帮扶干部帮扶责任加大财政扶贫投入,确保与脱贫攻坚需要相适应,优先保障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完善考评督查机制,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提高考核评估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纪检监察、审计、检察、媒体、社会等全方位监督作用;认真总结全市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统筹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传播脱贫攻坚好故事,选树推广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切实加强涉贫舆情监测,及时做好信息发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贻误脱贫攻坚工作的乡镇和部门,依法依纪追责问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