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重点领域公开 > 养老服务 > 内容

唐山市多举措发展机构养老吸引京津老人

发布时间:2024-07-30 15:37     来源:遵化市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近年来,唐山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采取积极举措发展机构养老,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吸引529名京津老人入住,较第一季度增加104人。



强协同,深化战略合作


主动加强与京津民政部门的日常沟通联络,组织市民政局先后与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民政局签署养老服务合作协议。2023年6月,在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第七次联席会议上,唐山市政府与北京市民政局签订《推进两地养老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年6月份,又与天津市民政局签署《推进津唐两地养老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唐山与京津养老服务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组织滦南县、路南区分别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展览路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康养项目建设运营、人才交流培训合作、资源宣传推介等方面加强合作。



治堵点,创新政策举措


目前,京津唐三地已经实现养老服务运营补贴政策叠加享受、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老人能力评估结果互认等3方面的政策协同,为京津老人来唐机构养老解决了后顾之忧。定期开展入住机构的京津籍老年人信息摸底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台账,并依据有关政策定期组织收住京津籍老人的养老机构申领、发放京津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康养产业支持政策宣传贯彻落实,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壮大,吸引京津养老产业向唐山延伸布局。



增供给,完善服务设施


深入推进养老机构发展,全市培育养老机构344家,其中等级以上229家,数量均为全省第一,拥有床位3.8万余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36万张,占比62%,入住老人2.13万人,入住率56%。同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大养老+小医疗”“大医疗+小养老”“医疗养老并重”等医养结合模式,培育医养结合机构96家,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建成一批初具规模、规范运营的医养结合型康养项目,逐步形成涵盖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在内的多层次康养服务体系。



创模式,提升颐养品质


在全市推行以“把老人宠成孩子”为服务理念的“快乐养老”模式,让老人全方位参与养老、快乐享老,把养老服务机构打造成“百岁幼儿园”。乐在“心”中,在老人入院之初,通过心理辅导、聊天谈心,使老人尽快融入养老院大家庭。乐在“动”中,每天组织集体活动,带领老人唱红歌、扭秧歌、做手工,让老人们动起来,在活动中收获快乐。乐在“学”中,通过设立阅读、书法、绣花、评剧等兴趣班,让老人学中有乐、乐中有学。乐在“境”中,把老人们喜爱的《上海滩》《西游记》等剧目编成桥段,让老年人参与角色扮演,营造浓厚的快乐氛围。通过全面推行“快乐养老”模式,老年人的颐养品质显著提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夕阳红》等栏目先后予以报道。



搭平台,加强交流互动


分层次组织开展唐山与北京双向交流、考察学习、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县级民政部门及康养企业前往北京康养集团、泰康之家·燕园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县区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参加北京养老大集,指导古冶区民政局与北京市高家园社区共同举办“友邻乐享大集——古冶养老进北京”活动,在北京市养老服务网宣传推介唐山养老,26家养老机构在京津冀板块进行集中展示,有效提升了唐山养老在北京的知晓率和美誉度。组织县区养老机构参加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对接会,吸引养老人才来唐就业。组织首佳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养老机构开展异地康养体验养老活动,吸引数百名京津籍老人来院“沉浸式”体验,得到老人们的广泛好评。



优服务,强化人才支撑


完善市、县、机构三级培训体系,实现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全覆盖、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全覆盖,每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100%,每年500余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3年8月,选派4名选手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全部获奖,其中2人获一等奖,2人分获二、三等奖,1名选手代表全省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全省共2名)。涌现出了“中华孝亲敬老之星”潘秀荣和“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胡建伟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网站地图